單頁面應用(簡稱SPA)
單頁面應用與網站純粹由Ajax調用構建而成。JavaScript從服務器處提取內容,
并以動態方式進行加載,如此一來頁面就永遠不需要進行刷新。
常見的此類范例包括Gmail與Facebook。不過隨著更多JS技術的加入,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單頁面應用開始在市場上出現。
考慮到React與Aurelia等強大前端庫的支持,相信2017年內我們將能夠更輕松地構建起單頁面應用。
可切換搜索欄
曾幾何時,搜索欄會始終顯示在網頁上的特定位置——包括處于側邊欄或者導航欄當中。但最近我發現,越來越多的視圖方案開始默認將搜索字段隱藏起來。
誠然,這種設計趨勢能夠有效節約頁面空間,同時保證用戶仍能隨時使用搜索功能。如果大家不確定應在新設計中將搜索字段放在哪里,則可考慮使用放大鏡圖標鏈接至導航欄中的搜索字段處。
Adblock消息
必須承認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使用廣告屏蔽工具。惟一的問題是,內容發布商該如何應對這種趨勢。有些網站會禮貌性地在廣告區域內添加提示信息。而在Honkiat中,大家會發現它選擇使用內部廣告以填補由外部廣告屏蔽引發的空白現象。
作為一大明顯趨勢,我發現人們開始越來越多使用adblock內容屏蔽工具。這項技術意在“屏蔽屏蔽工具”。Business Insider與福布斯等大型網站都開始使用這項技術。遺憾的是,這種作法同時傷害到了用戶與發布商,而這一切都源于廣告技術的低下質量。
最終,無論大家對這種作法抱持怎樣的態度,都必須承認adblock插件的普及度越來越高,而預計也將有更多內容發布商據此予以還擊。
純SVG圖標
SVG圖像已經在網絡領域內加速擴張,但如今的發展速度可謂前所未有。在我看來,2017年將成為SVG在網絡領域全面騰飛的一年。
大家可以在Flaticon等網站上發現無數免費的SVG圖標資源。另外,大家也能夠在HTML代碼內添加SVG。
因此,設計師與開發者都將迎來新的SVG使用方式。現代瀏覽器在這方面擁有良好的顯示表現,因此兼容性絕對不必擔心。設計師們惟一需要關注的就是了解SVG的強大能力并加以運用。
16.Adobe XD
Adobe公司于2016年推出了Adobe XD的完整beta測試版,這套方案也得到快速發展。Adobe XD目前同時支持Mac與Windows系統環境,且仍處于正式發布前的測試階段。
大家可能認為Sketch足以搞定一切,但Adobe能夠成為創造性工作領域的主流軟件廠商也絕對有著過硬的理由。考慮到Sketch只支持Mac設備,Adobe希望為每位用戶提供支持。
我堅信未來一年中,Adobe XD將得到更多人的了解與喜愛。其可能成為UI模型
設計領域的先進軟件——這意味著我們終于能夠獲得UI設計層面的Photoshop了。
隨著這款新軟件的崛起,大量教程指南與免費GUI工具包也在不斷涌現。Dribbble、Designmine以及XD Guru等網站都提供大量相關資源。
17.更多漢堡式菜單
無論大家是否喜歡,漢堡式菜單已經確立了自己的市場地位。雖然不少研究結果表明,這種將菜單進行折疊隱藏的視圖并不利于用戶瀏覽,但考慮到移動設備那可憐的顯示尺寸,目前我們還找不到更為有效的解決辦法。
漢堡式圖標亦慢慢成為導航菜單的典型象征。與放大鏡圖標代表著“搜索”一樣,三條橫杠構成的漢堡圖標將很快與“菜單”二字緊密掛鉤。
即使是技術水平很高的設計老鳥也必須承認這一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利用智能手機瀏覽移動網絡內容。而他們將很快習慣并接受以漢堡式設計作為導航菜單方案的現狀。
18.產品功能圖標
著眼于2017年,相信產品功能圖標這一趨勢將逐步成為主流。另外,目前也確實存在多種常見方式幫助我們在主頁上共享產品功能。
首先,我們可以為產品設計一套功能列表。該產品可以是SaaS、WordPress主題甚至是物理性商品,一切皆可。
在此之后,大家可以為其設計定制化圖標或者直接尋找適合這些功能的現成圖標。當然,最好不要涉及“可靠”或者“快速”等常規特性,因為這些因素太過基本而很難引起用戶的興趣。
相反,我們應當列出真正重要功能特性。如果您宣傳的是一套高級WordPress主題,那么其中可以列出其響應式能力、包含多少功能部件或者菜單機制如何運作等。
這些功能圖標的作用在于以可視化方式幫助我們進行宣傳。純文本的接納效果往往不好,但可視化元素則更易于理解并能夠抓住人們的眼球。
19.添加號召式用語
雖然網站向來樂于使用號召式用語,但隨著訪問者在每個網站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少,強大的號召性用語開始變得更加重要。
這些號召式用語可以表現為按鈕、選項表單或者其它輸入字段,用以驅使人們采取某些操作——例如注冊或者閱讀博文等。
我也無法確切告訴大家如何如何設計這種口號或者對字句進行優化。但可以肯定的是,其重要性將不斷提高,并明確影響到每一位網站訪問者。
20.內容區域更小
如今顯示器的尺寸正變得越來越夸張,這意味著大多數網站都需要設定最大寬度。相較于700像素的標準寬度,如果將網站拉伸至2000像素寬,那么用戶將很難閱讀其中的字句。
更小的內容區域能夠改善瀏覽體驗,并最終讓內容密集型網站獲得更出色的用戶口碑。
我認為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開始慢慢減少內容顯示區域的大小。我個人能接受的最大寬度為750像素,但大家也可以將其設置為600像素甚至更低。
較少的字句與較小的內容顯示區域能夠實現較短的段落布局,從而提升內容可讀性。目前《紐約時報》等主要發行媒體可能仍在堅持自己的結構準則,但對于簡單的博客或者商業網站而言,整體趨勢確實正朝著更長內容、更小段落與更小內容顯示區域的方向發展。
總結
受篇幅所限,我無法與大家分享全部設計發展趨勢。但我認為本文列出的20項最有趣也最值得關注。
另外,如果大家有著其它想法或者對即將到來的設計趨勢擁有自己的理解,請在評論中與我們分享。
|
|
|
|